Photo by Alexander Milo / Unsplash

探寻真理之路

Miscellaneous Jan 5, 2023

真理,向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对每个人而言,真理可以狭义的被认为是我们所相信的事物以及思维范式。这其中,也往往包含着一些道德规范,它们不那么容易去证明,去评判,也容易随着时间的流转变得无效。那些我们祖辈相信的,并且代代相传的真理,乃至现今还在被传颂的真理,如今还真的适用吗?而我们所认为的真理,若干年后会否又落入同样境地呢?

不可置否的是,一些为众人所信奉的观念曾经都发挥过作用。喝烧开的热水,让许多人免于痢疾之苦。印度教禁止吃牛的规矩,也曾经为土地耕作保留了更多的牲畜。但更多的观念,却荒诞不禁,乃至不合时宜,甚至蒙上了不幸。

这其中,有无伤大雅的,只是为了讨个好意头。抽卡之前放《好运来》;机房机柜里放乖乖和靠得住(Kotex)。但更多的观念却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甚至束缚了人们的想象。这其中有对女性的「女人不能上桌」,「女人不能上龙船」,有对男性的「男性必须要有阳刚之气(实际上不过是有毒的男子气概 (toxic masculinity) 罢了)」。更有对所有人的「好好学习上大学找好工作找个对象结婚生子」。我们被这些观念捆绑,从而畏手畏脚;我们被这些观念强奸,却无人为我们辩护。

曾经读过一本叫做《被外包的自我 - 市场时代下的亲密关系(The Outsourced Self - Intimate Life in Market Times)(简中译名:我们如何捍卫私人生活 - 外包,便捷背后的破坏;繁中译名:外包時代 - 當情感生活商品化,自我價值將何以寄託)的书。这部书描述了在市场下,当曾经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私人领域的事情,现如今也可以作为服务去购买,甚至更为专业。书的最后给人留下了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去批判。(而这一点,笔者认为是简中翻译并未做到的)

近来在听纽约时报录制的一档播客(Podcast),《现代爱情(Modern Love)》,只听了三集,却耳目一新。在远洋货轮上的约会;两对开放式关系情侣;以及一位女性是如何从单偶制走向非单偶制。听后的激动不亚于自己初次了解到数字移民的概念(这里要推荐 Timothy Ferriss 的 The 4-Hour Work Week

作为一个程序员,深知这世界上没有万金油(No Silver Bullet),但却有着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举最简单的例子,食材之间的搭配。好的料理,一定是注重搭配的。好的搭配,会让每种食材发挥其最佳的作用,从而将风味最大化。在经年的总结中,我们也总结出了惯常的搭配,宏观的讲,我们可以称这些搭配为菜式;微观的讲,一个优秀的厨师会从更本质出发,组合出新的菜式。

语言亦如此,我们开始熟习词汇,熟悉句法结构,乃至组成自己的句子。但这些,毕竟是相对固定的,番茄和牛肉的味道几个世纪都没有改变,语言的句法结构也可以延续整个世纪。但我们的生活,确是无时无刻不在剧烈改变中的。这其中,尤以现代生活为重。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如何让我们顺畅的和晚辈沟通,而不是若干年后听到晚辈在背后的骂声:「这老东西,都什么年代了」。

最重要的,或许便是勇于去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乐于去接纳新的观点,以及时刻对自己的观点保持怀疑,必要时参考新的资料,更新自己的观点。就如同软件更新一样。而这也确是现代知识分发系统的运作原理。撰写论文的时候,我们提出假说,之后便阅览文献佐证或修改或推翻这一假说。只有在此之后,我们方可以继续研究。而针对研究的可信度,我们发表作品,开放给同行去评审。在这开放的机制下,真理得以浮现,而知识也得以传递。这种现象在软件行业亦得以体现。现代的软件,鲜有不依赖开源技术取得成功的。而我们每个人,又何不应如是呢?出现问题怎么办,当不确信的时候时,是硬着头皮讲,甚至生编硬造,还是动动手指求助于「开源社区」呢?(甚至从未不确信过,真的普确信…);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是生拉硬拽,老子就是一把梭,还是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中找到最优解。或许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借鉴,去尝试的思路。而这,需要有一颗开放的心。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着他人面对这情况时的解决方案。从中取长补短,最终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这其中,既有我们对过往菜谱的熟悉,也有我们翻阅各种解决方案及案例得来的新的菜谱。一新一旧之间,新的菜谱得以出现,而我们也得以更充满自信的解决问题。

这种在工业界广为应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什么在解决个人问题时便失效了呢?或许,是我们太抗拒与别不同了。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自觉的会将身边的环境带入考量,也会更多的参考我们祖辈的解决方案。即使看到了新的思路,也难免不去思考这样做会不会太别具一格,担心他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以至于与最佳实践擦肩而过,走上了老路。

抑或是我们太过自信了,总是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知道,却浑然不知自己掌握的已经是过期的知识,过时的做法。但毕竟又不是不能用。所以我们又一次同最佳实践失之交臂了。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时候,文章开头的问题便得以解答。没错,那些「真理」至少曾经是真理,但现在或许已经完全不是,甚至它们曾经作为真理的原因也被人忘记了。而我们认为的真理,在未来也不一定是真理。只是,我们仍然有可能重蹈祖辈的覆辙,固执的将其认定为真理,而我们,也变成了新的老东西。

行文至此,想到了贾伯斯在史丹福大学演讲的结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而这句话,或许也是我们应当牢记在心的。而同时,这篇文章也挖了三个坑:

  1. 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会如何戕害我们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之路;
  2. 我们在市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又应如何借助市场之力,而与此同时保留着熟人社会与人为善的那份爱,人与人相互连接的美好氛围;
  3. 婚姻在现代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否有新的替代形式或变种。

三个问题看似不甚相关,但在笔者看来又是相互相关的,甚至是同根同源的。这些问题无一不与传统的价值观冲突着,但却又无一不是现代社会所赋予的机遇,让人们更能够成就和完善自己,以至于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