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锁链,两个世界

Miscellaneous Apr 10, 2022

年初的徐州锁链女事件,犹如一枚炸弹,在中文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一事件的热度,虽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迅速降温,但其中引发的公众思考,在笔者看来是值得探讨的。而为了明白这一不幸之所以会产生的根源,或许先要从历史说起。

确立已久的父权社会

公元前四千年,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所彻底取代。随之而来的是父权的兴起,男性开始占据社会的主要地位,男性主导了社会的话语权,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厌女文化,也开始初露苗头,并贯穿于人类历史之中。

在中国,随着宗法制的确立,等级制度初步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女性的权利进一步被束缚。《周礼》中便划定了严格区分内外的性别分工。「牝鸡司晨」的观念大为流行。女性不被鼓励参与政治事务。受命沙场,主持祭祀的妇好,在西周后鲜有见之。而区分内外的性别分工更近一步剥夺了女性的上升通道。自此,女性被囿于家庭之中。

早期的儒学思想家,亦都或多或少的持有着性别歧视的观点[1]。 如《孟子》中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和《论语》中的「唯女子和小人为难养也」。荀子亦提出了「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的理论,进一步固化了男女的社会地位。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更为激进的厌女思想。他认为「就性别而言,男性天生优越,女性次等,男性统治者和女性臣民」,女性应该被男性统治。但值得庆幸的是,异曲同工的,柏拉图和墨子分别提出了「泛爱」和「兼爱」的思想。虽仍未逃脱男尊女卑的桎梏,但以当今视角而言不得不算是一种进步。柏拉图不排斥女性和男性一同工作,他认为在力量和美德方面,妇女不等于男人,但在理性和职业能力方面均与男人平等 [3]。

我们将目光重新转至中国,三纲五常在汉朝开始发展,并在后世不断强化。「夫为妻纲」的思想观念,更进一步的将女性置于男性的从属地位。明清时期的缠足更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侵害。贞洁牌坊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传海报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快速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因时而生。女性被鼓励参与社会劳动,同时被许诺得到同工同酬的待遇。虽然「男女都一样」的观点刻意忽略了女性气质的表达,但当时中国女性的地位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随着新一代对生育的态度趋于冷淡,政策的导向也开始转变为鼓励生育。但与大城市中人们的普遍态度相比,农村社会对生育的态度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我们走向城市化也不过几百年时间。但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开展之时,城乡二元化也日益严重。当锁链女事件被揭发后,许多人大为震惊。难以想象文明社会下存在着如此野蛮的行径。而随着类似事件的进一步讨论,人们遗憾的发现这不是孤例。

这一切都显得太过魔幻,但在义愤填膺的谴责农村人「野蛮」之余,我们或许也要思考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反思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是否仍有此种现象的残留。乃至达成某种形式的共识。

传宗接代的婚姻观念

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 《乡土中国》 费孝通

夫妇关系在中国社会中从来不是主轴。而传宗接代才是。或许是因为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添丁便是多了一份生产力。又或者是农耕社会,我们习惯了在同一片土地上耕耘,传宗接代成为了家庭的主旋律。而「多子多福」,在这一背景下也理所当然的流行了起来。铁链女事件中的董志民亦曾在视频中表达了这一观念。

「传宗接代」以及其派生的「多子多福」,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体制下,愈发剥夺了女性权利。女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受到了来自男性,甚至是服庸于这一体制下的女性的压迫。在这一观念下,女性被视作手段而不是目的,女性被异化为一种资源,是用来传宗接代的手段。女性的独立性亦在「传宗接代」这一功能性描述中被消解,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以及男性对于女性的控制性更在这一观念的实践中得到了加强。

相对静止的农村社会

在相对封闭的农村社会中,与无时无刻都在面临选择的城市人不同,选择是极其有限的。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大抵是相同的,乡村的长者便是那无所不知的存在,他们的言论被奉为圭臬,代代相传。思想仿佛在这一社会静止了。

被发明的「贞操」与「贞洁」,自古以来便是男性维护继承血统纯正的武器。「妇道」,「女德」更是成为了女性自我控制的武器。与城市社会大谈个性解放不同的是,在农村社会,个性解放被认为离经叛道,更不必说个性解放中的女权意识和性解放了。

当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开始出发向城市务工,农民的孩子考上城市的大学,城市和农村的交往开始密切,或许是尚未适应城市带给他们的选择,更或许是城市人并没有承担起帮助农村人融入现代生活的责任。在新的世纪,新旧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矛盾似乎更为激化了。

而当这一冲突到来之时,已经原子化的城市人更是无力和团结一致的农村人相对抗。乌衣等一众志愿者赶往丰县却被当地警方限制人身自由,一向取得成功的 Girls help girls 却在此地无法大展身手。那些城市人坚信的理念,在农村人眼里却是一文不值。在互联网上人们义愤填膺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当地村民的冷漠。共识无法达成,矛盾便更为激化了。

董志民的抖音(已被封禁)

我们或许会疑惑,董志明们和大部分城市人一样,使用着手机,刷着抖音,资讯科技的发展本应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但却事与愿违的,让不同团体越走越远了。不同地区的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反而脱离了时空的束缚得以沟通。我们不得不遗憾的承认,资讯科技的发展,也使他们的力量更为强大。

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到了这一幕:现代社会的女性被绑架,被拐卖,沦落到乡村,和野蛮人度过生不如死的一生,成为了生育机器和泄欲工具。而救援者也只能面对着那一个个黑暗的角落,发出无奈的叹息。中国女性方才争取到一些地位,却又在这一事件中,被践踏为最底层的工具。而上述的那些「传统价值」,便成为了某些人用以合理化拐卖行为的借口。

农村女性的破局

在强大的传统文化压力下,不婚主义却也悄然蔓延开来。浙江省发布的《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查分析》显示,仅有59.85%的女性认为婚姻“非常必要”。《青岛市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查报告》指出,农村女青年将定居在城市作为奋斗目标[4]。同时在一些地方,亦出现了「抛夫弃子外逃」的现象[5]。农村女性在面对社会压迫时,做出了她们的选择,那便是脱离环境。

然而女性的逃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受「男主外,女主内」这一观点的影响,女性被牢牢的束缚在了家庭中,她们能够外出流动的机会也明显小于男性劳动力[6]。

自然而然的,在农村女性「躺平」的当下,农村婚恋市场也开始转变为女方市场。农村男性在这一市场下优势尽失。对男性人口有着偏爱的农村因为杀女婴的传统,男女比例进一步激化,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一观点又认定女儿是外人,是可以流出家庭的。男性作为遗产的继承者自然要留在家庭当中。由此,女性的外流和男性的回流,更是激化了这一矛盾。

但不得不提的是,农村女性在走出自己的破局的同时,可能无意之间陷入女利主义的思想中去。笔者无意去批判这种思潮,但认为这种思想或许需要女权主义者去进行引导。

新文化中的女性歧视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的现象根源唯有将个人化发展之观念普及至每个人的心中,当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变成最大公约数,变成一种共识,社会才得以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方有可能避免类似惨案的发生。

然而说来轻巧,付诸实践则不易。只好无奈的说一句「如果天塌下来,正义才能得到实现,那就塌吧」。唯有将目光转回城市,试图去发现一些城市生活中依然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从容易改变的小事做起。

当简中互联网振振有词的说着没有真正的平等,以及不合时宜的说着平权的观点时,谩骂着享受着红利的女性。这些讨论却似乎没有触及到核心:女性被看见和尊重的权利。而我们也很遗憾的看到,支持前述观点的,不乏有高学历人群。这些人似乎脱离了乡土的环境,但又似乎没有完全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农村和城市的矛盾在这些人的思想中得到体现,但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亦都可以找到一丝余孽。毕竟这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尚处于转变之中。而不幸的便是,传统文化的糟粕还未清除,城市化又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从就业问题到社会治理,我们很遗憾的发现,女性依然缺乏着话语权。而从上学到择业,我们更加遗憾的发现,女性似乎一直在被社会 PUA,甚至于开始对自我进行 PUA,局限于社会认知中她应成为的那个刻板印象中。类似俞敏洪「中国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以及贾平凹「被拐卖要怪女人太好骗」的说法层出不穷,在笔者看来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而「女性应该回归家庭」的导向,更彰显了传统余孽的死灰复燃。

和其他身份政治不同的是,世界人口当中大约有 50% 是由女性构成的。基于此,了解女性的诉求和情感,乃至产生同理心,对其他性别人士来说都应当是必要的。唯有真正的了解和对女性当前所处的困境感同身受,才可以携手探索出新的问题解决途径,以至于达到每个人的个性之解放。

[1] W. Xiang, “The origins of sexism in ancient intellectual history,” Medium, 09-Mar-2021. [Online]. Available: https://historyofyesterday.com/the-origins-of-sexism-in-ancient-intellectual-history-a61b8f47207b. [Accessed: 10-Apr-2022].

[2]D. Sturgeon, “孟子 : 滕文公上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hinese Text Project. [Online]. Available: https://ctext.org/mengzi/teng-wen-gong-i/zhs#n1657. [Accessed: 10-Apr-2022].

[3]“亚里士多德对妇女的看法-维基百科,” 百科全书. [Online]. Available: https://wikichi.icu/wiki/Aristotle%27s_views_on_women. [Accessed: 10-Apr-2022].

[4]Chinanews, “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难在哪?怎么破?,” 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难在哪?怎么破?-中新网.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1/10-11/9583625.shtml. [Accessed: 10-Apr-2022].

[5]陈讯, 陈讯:抛夫弃子:理解农村年轻妇女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视角. [Online]. Available: http://jer.whu.edu.cn/jjgc/18/2014-11-19/958.html. [Accessed: 10-Apr-2022].

[6]王春凯, “性别观念、家庭地位与农村女性外出务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8, no. 4, pp. 54–67, Jul. 2019.

Tags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